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漂浮的大地—板塊運動 ::: 跳到主要內容
:::
點閱數 : 39934
line
facebook
google
漂浮的大地—板塊運動

小朋友,你知道地球內部是什麼樣子呢?

地球內部可不是空心的喔!你可以想像下,地球構造像蘋果樣,有皮、果肉、與果核!

雲寶想像地球的構造就像蘋果一樣,有皮、果肉和果核。

地球大致的構造是這樣的:

  • 最內層是【地核】:像顆金屬球,溫度與太陽表面樣熱。
  • 中間層是【地函】:這層充滿了具黏滯且可塑性的固體。
    *科學家由震波資料發現,地函本身可再細分為許多層,長時間來看,地函以緩慢速度流動著。
  • 最外面的表層是【地殼】:就是我們所站的土地,位在地函上方,是完全冷卻固結的岩石構成。

地球最內層是地核、往外一圈是地函,包含了軟流圈,最表面是地殼。

地球的構造

大地拼圖-板塊

地球表面由七大主要的板塊及多個小板塊組成,小板塊分布在大板塊之間。

七大板塊分別:非洲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歐亞板塊、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板塊。

每塊板塊的厚度不同,平均厚度100公里,大概有兩百多座的101大樓這麼高呢!  

地殼的主要七大板塊為:非洲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歐亞板塊、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與南極板塊。

七大板塊分布圖

介紹到這裡,小朋友對地球內部構造和板塊的關係,是不是有些概念啦?接下來要介紹板塊如何運動囉!

地函的熱對流作用造成板塊移動

小朋友是否觀察到,平常家裡煮開水或洗熱水澡時,會看到白白的煙往上飄呢?這是熱氣會上升的現象。因為水被爐火加熱後,會吸收熱源變熱、變輕(密度變小),流動到冷水上方;而冷水就往下降,鍋子裡的水因此而流動,這就稱「對流作用」。如果在鍋子中放入木片,這個作用可以讓水面上的木片移動喔!

用酒精燈將裝著水與小木片的燒杯加熱,中央先被加熱的水會往上升,再往四周下降,形成水流循環,並帶動水面上的小木片移動。

你一定也聯想到,同樣的對流作用也發生在地函裡面了!

地函底部受到地核熱源的影響,產生高溫及緩慢的流動性,牽動漂浮在上面的板塊,加上隱板塊本身的重量下拉力而產生活動,這就是「板塊運動」。

地函層中的軟流圈也有上升與下降的循環區域。漂浮在其上的地殼,就像燒杯裡面浮在水上的小木片,會從軟流圈上升的區域往下降的區域移動。

地函的對流

板塊交界與運動類型

板塊受多種作用力,各自有樣的運動方向和速度;而板塊交界依同的交互運動方式,主要分三種-對於在地面上的我們而言,這些運動往往會造成地震喔!

  • 張裂型交界:
    • 發生在地函熱對流上升處,兩個板塊互相分離的交界
    • 容易產生火山爆發,有時會產生區域性小規模地震。
    • 例如臺灣湖的玄武岩地形。

張裂型交界發生在地函熱對流上升處,是兩個板塊互相分離的交界。

  • 聚合型交界:
    • 發生在熱對流下降的地方,相鄰的板塊相互碰撞的交界,密度較大者隱入密度較小者之下方。
    • 在此交界處發生的地震規模大。
    • 臺灣在此類交界,所以地震頻繁。 

聚合型交界發生在熱對流下降的地方,相鄰的板塊相互碰撞的交界處,密度較大者會隱沒入密度較小者之下方。

  • 錯動型交界:
    • 多發生在平行移動板塊的交界。相鄰的兩個板塊不聚合也沒張裂,只在水平的方向移動磨擦。
    • 在中洋脊就是海底的火山,此種板塊交界的地震也十分頻繁。
    • 如美國加州發生過次劇烈大地震。

錯動型交界多發生在平行移動板塊的交界。相鄰的兩個板塊只在水平的方向移動磨擦。

上一篇
臺灣地牛愛翻身—臺灣地震帶之分布情形
下一篇
地震是怎麼發生的?



google
facebo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