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千里眼、順風耳,海嘯欲來我先知—海嘯浮標 ::: 跳到主要內容
:::
點閱數 : 2970
line
facebook
google
千里眼、順風耳,海嘯欲來我先知—海嘯浮標

在電影「絕鯊島(The Shallows)」中,女主角為了逃避鯊魚的攻擊,奮勇從礁石上游到個水面浮標上。
這樣的水上浮標有很多種用途,有的可用來標示船隻航行的路線,有的可以幫助氣象署收集海象與氣象資料,至還能用來偵測海嘯喔!
回顧2004年南亞海嘯與2011年日本海嘯所造成的災害,為了防範未然,所以臺灣也利用海上浮標設置了海嘯偵測系統。

2004年南亞海嘯侵襲泰國海岸情景。

海嘯侵襲泰國

海嘯預警浮標建置計畫

自2015年起,中央氣象署便開始規劃執行「強化臺灣資料浮標觀測網暨海嘯預警浮標建置計畫」。據研究,未來侵襲臺灣的海嘯最可能來自太平洋的亞普海溝地震帶,以及南海的馬尼拉海溝地震帶,因此氣象署就在這兩個地震帶與臺灣中間設置了偵測海嘯的儀器設備—深海測報海嘯系統,簡稱海嘯浮標(DART, Deep-ocean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of Tsunamis)。若太平洋或南海發生大地震而引起海嘯,海嘯浮標可即時預警,幫助我們爭取15~20分鐘的緊急變時間。這兩個海嘯浮標並與世界各國的「深海測報海嘯系統」形成監測網,合作提供環太平洋各國即時海嘯預警資訊。

甚端繫於水底,本身漂浮於水面,作為即時衛星通訊設備。與海底的海嘯偵測設備形成測報系統,可預警海嘯。

海嘯浮標

深海測報海嘯系統(DART)

「深海測報海嘯系統」包含三個部

  1. (1)水面浮標——可以將水下系統偵測的海嘯資訊,透過衛星通訊傳回陸上接收站。
  2. (2)水下壓力偵測系統——可以辨別與分析海嘯波,而且能抵抗海水高壓,並儲存超過年以上的電力。
  3. (3)預警系統——利用水下通訊的技術,把海嘯壓力計(Pressure Gauge)偵測到的海嘯資訊,即時傳到水面浮標。

海嘯發生時,因為海水升降微小變動,會導致海底海水壓力的變化,即能判斷是否有海嘯發生。

水下壓力偵測系統、預警系統、水面浮標與衛星通訊聯合運作。

「深海測報海嘯系統」示意圖
下一篇
無風也會起大浪



google
facebo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