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震源、震央,傻傻分不清! ::: 跳到主要內容
:::
點閱數 : 50789
line
facebook
google
震源、震央,傻傻分不清!

「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震央正好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約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為8公里…」,新聞報導當中,經常提到震源與震央,但是震源與震央老是分不清?到底什麼是震源,什麼是震央呢?

我們知道地震是因為斷層錯動引發大地振動,因此從地震錯動的起始點為震源,而由震源垂直向上接觸到地面上的位置,也就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稱之為震央。

921地震的震源與震央位置圖,顯示此次地震位於雙冬斷層與車籠埔斷層之間,震源位於地震深度8.0公里處,震央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位於南投集集鎮

921地震的震源與震央位置圖

在中央氣象署的地震報告中,「位置」指的是震央,同時以經緯度以及一般使用的地理位置描述,並在地圖中以紅色的星號表示;「地震深度」指的是震央與震源之間的距離,以公里為單位。

921地震的中央氣象署地震報告,顯示震央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在南投日月潭地震站偏西南10公里處,地震深度為8公里

921地震報告

地震深淺分級

每次地震過後,新聞中總會提到此次地震為淺層地震或深層地震,那大家知道什麼是淺層地震、深層地震嗎?依地震震源深度的不同,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稱為極淺層地震;31~70公里者稱為淺層地震;在71~300公里者稱為中層地震;在301~700公里者稱為深層地震。

當地震發生後,能量釋放的多寡和震源深度,會造成不同程度地災害。震源越深,地震波能量的衰減會愈多,地表振動程度也就越低,因此,淺層地震的地表振動程度會比深層地震明顯。此外,震央是距離震源最近、以及地震波最早到達地表的地方,所以越靠近震央的地方震動程度最為強烈,破壞程度也最大。除了地震規模的大小,震源深度、距離震央的遠近,以及當地的地層特性也會影響震發生時帶來的破壞和災損程度,如果地層特性較堅硬,對地表建築物的破壞性會較小,如果愈鬆軟,因震幅放大效應,可能會產生嚴重災害。

地震發生時,建築物的破壞程度受到地震規模大小、震源深淺、距離震央位置的遠近和所在地層的軟弱或堅實的影響

影響受災程度的原因

例如921大地震震源深度為8公里,屬於極淺層的地震,地震規模又高達7.3,且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內,首當其衝,之後餘震持續發生,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災害。

上一篇
地牛翻身知多少?—地震的原因
下一篇
地震來時保命三步驟



google
facebo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