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地震交響曲 ::: 跳到主要內容
:::
點閱數 : 11935
line
facebook
google
地震交響曲

-新聞快報-
日本九州熊本縣2016年4月14日晚間發生芮氏規模6.4地
當地時間4月16日凌晨1點25分再次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
日本氣象廳指出,前天規模6.4的地震是「前震」,
這次的才是「主震」,甚至發布海嘯警報,
預估未來一周還可能發生震度6級以上「餘震」。

 

地震報導當中,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相關用詞,前震、主震、餘震,但究竟甚麼是前震、主震、餘震呢?

科學家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於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總稱地震序列。一般來說,一首歌曲可分為前奏、主歌、副歌及尾奏,地震序列就如一首歌,依照發生的先後順序可區分為前奏(前震)、主歌(主震)以及尾奏(餘震),以下為個別介紹:

  1. 前震(Fore shock):在強烈地震發生之前,有時會先發生幾次的微小地震,即所謂「前震」。前震通常不容易察覺,即使發現,也難以判斷它是否為強烈地震的前奏。
  2. 主震(Main shock):同一系列地震中,規模最大者即為「主震」,也稱為「本震」,其所造成的災害最為嚴重。若最大者有兩個,則先發生者稱為主震。
  3. 餘震(After shock):在主震之後,常會發生數次規模較小的地震,稱之為「餘震」。餘震會隨著大地震發生很多次,並隨著時間而逐間減少;餘震的發生較前震明顯,次數也較前震為多。

 地震序列的組成有如一首歌,前震猶如歌曲的前奏、主震是主曲、餘震就如同歌曲的尾奏,不同的地震序列組成就如同一首首曲風迥異的交響曲,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與震撼力。

但並不是每一次地震時的地震序列都包含完整的前震、主震以及餘震,因此科學家又依照震源地區的異質性,將地震序列區分為三種類型:

  • 主震型:
    主震的規模高,很突出,主震釋放的能量佔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為「主震—餘震型」和「前震—主震—餘震型」兩類;主震型的最大特點是主震規模突出,和最大前震、 最大餘震的規模有顯著的差距。

主震型地震又分為「主震—餘震型」和「前震—主震—餘震型」兩類,主震釋放的能量佔整個地震序列的90%以上。

主震型地震能量示意圖

  • 震群型:
    震群型的最大特點是沒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過多次規模相近的地震釋放出來的,且前震、餘震和主震規模較接近,一般相差在1級距以內。

震群型地震沒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過多次規模相近的地震釋放出來。

震群型地震能量示意圖

  • 孤立型(單發性地震):
    其主要特點是幾乎沒有前震,也幾乎沒有餘震。 孤立型的最大特點是前震和餘震少而小,且與主震規模相差極大。

另外,在極少數情形下,主震發生過後,在數秒或數分鐘後,發生另一個規模大小相似的大地震,且發生的位置相近,我們稱之為「雙主震(doublet earthquakes)。2005年3月6日於宜蘭縣蘇澳發生規模5.9及6.0雙主震,發震時間分別為3時6分51秒及3時8分0秒,許多人在睡夢中被地震搖醒後沒隔多久又經歷一次劇烈搖晃。

地震的發生並不是每次都是單一事件,有時會有前震的預兆,有時主震後又伴隨著餘震不斷,有時甚至是直接就發生主震,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由於地震為不可避免的天災,為使人員的傷亡及財物的損失減至最少,平時必需有充分的準備,並提高警覺、注意安全。

上一篇
臺灣有可能發生規模9的地震嗎?
下一篇
預測地震可能嗎?



google
facebo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