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海灘戲水意外的主因—離岸流(Rip currents) ::: 跳到主要內容
:::
點閱數 : 27114
line
facebook
google
海灘戲水意外的主因—離岸流(Rip currents)

在海邊戲水游泳時,你會選擇平靜的海域,還是有浪花的區域呢?其實看似平靜的海面下,有時卻正好是暗潮洶湧的離岸流位置!離岸流是海岸線最致命的危險,會突然出現,讓不知情的泳客身陷其中而有致命的危險,戲水的遊客們不可不防!

海邊為什麼會有美麗的浪花呢?一般情況下當波浪逐漸靠近岸邊時,海底地形會破壞水分子的圓周運動,使得波速變小,且後方波浪不斷向前推擠,使得波高增加而不穩定,有時會溢出波浪表面似波峰向前衝而破碎,形成浪花一朵朵,非常美麗。當波浪開始變形產生碎浪到岸邊之間的地帶,會形成平行海岸線的白色的浪花區域,稱為激浪帶或是碎浪帶,如(圖二)所示。激浪帶的大小會受到海底地形的坡度的限制,通常寬度在100~200公尺之間;若是海底地形的坡降平緩,則激浪帶可以長達數百公尺。

波浪靠近岸邊時,水分子的圓周運動因海底地形的摩擦力影響而波速變小,向前運動的水分子逐漸堆高;當波峰被迫向前時,失去底部支撐力,向下掉落破碎,形成浪花

浪花示意圖

當波浪很高且風很大時,會推擠大量的海水湧向岸邊,受到海岸地形的阻擋,會形成平行海岸流動的沿岸流,當沿岸流匯合時,通常又會循著沙洲或碼頭下方阻力最小的的水流路徑往外海方向快速移動,稱之為離岸流(Rip currents)。

激浪帶與離岸流

激浪帶與離岸流

離岸流為了要有足夠的能量能夠穿出激浪帶,多發生於波浪作用較強的時段,例如有強風、滿月時的大潮、外海有颱風不斷拍打海浪…等時候。(圖三)是離岸流流速分佈圖,呈現蕈狀,分為供給部(Feeders)、頸部(Neck)、跟頭部(Head )。供給部可以提供離岸流水的來源,主要是沿岸流所提供;頸部的流幅狹窄(典型的離岸流在其頸部往往僅3公尺寬),且流速很快(大約是0.5-2.5公尺/秒)超過一般人游泳速度,是離岸流流速最快的部分;頭部則因為海水繞過沙洲或碼頭,使得流域變開闊而流速減慢。

離岸流流速分佈呈現蕈狀,分為供給部、頸部、跟頭部。供給部提供離岸流水的來源;頸部的流幅狹窄且流速最快;頭部由於流域變開闊而流速減慢

激浪帶與離岸流

一般泳客若是不幸進入到離岸流的區域,會被快速帶離岸邊,往外海飄流,而且戲水者在陷入離岸流時往往會十分恐慌,拼命向陸地游卻又無法前進,最後因體力耗盡而發生溺水意外,這也是為什麼離岸流對海邊戲水的遊客是非常危險。若是泳客不小心被離岸流帶往外海,除了呼救之外,要冷靜觀察環境的狀況,利用離岸流不同部分的特性,尤其在頸部時,要放輕鬆並且利用流幅狹窄特性,沿著平行陸地的方向稍微游一點距離就可以順利脫離其範圍,再往海岸方向游回即可。

當遇到離岸流時,該如何處理呢?

  1. 絕對不要用體力對抗離岸流。
  2. 呼喊或揮手求救。
  3. 利用離岸流流幅狹窄特性,沿著平行陸地的方向稍微游一點距離就可以順利脫離其範圍,再游回海岸。
  4. 如果無法逃脫,就選擇漂浮、踩水的游泳姿勢,等待救援。

當然,最好的狀況,就是不要碰上離岸流囉!因此在海邊戲水的時候,一定記得觀察海象的變化,避開危險的徵兆,尤其是不熟悉的水域更要多加留意,有時候看似平靜的海面,底下卻暗藏著致命的離岸流,不可不謹慎唷!

泳客如果不小心被離岸流帶往外海,除了呼救之外,要冷靜觀察環境的狀況,利用離岸流流幅狹窄特性,沿著平行陸地的方向游,待脫離其範圍後再往海岸方向游回

離岸流脫逃方式

上一篇
滿月來時大潮漲、野狼叫,你也激動了嗎?
下一篇
一砂一石沖成的海線_海岸線



google
facebo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