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唐山大地震 ::: 跳到主要內容
:::
點閱數 : 8638
line
facebook
google
唐山大地震

強震 23 秒、奪命 24 萬人、餘震 44 年,這就是讓山河變色、天地動容的「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讓山河變色、天地動容的「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中國唐山地區迎來表面波規模Ms7.8的大地震,搖晃時間長達23秒,隨著多次強烈的餘震,不僅斷水、斷電、斷通訊、斷交通,在16小時之內,偌大的工業大城幾乎被地震夷為平地。

由於唐山遠離板塊邊界,被視為地震災害機率較低的地區,當地建築的抗震等級都不高,在唐山大地震發動前,也完全沒有明顯的前震足夠引起當局注意。

沒有前震、沒有抗震建築,就在唐山人沒有任何一點防備的凌晨3點多,大地震猝然發動,短短的時間內帶走了24萬人的性命,造成 16 萬人重傷。

傳聞中,唐山地區的通訊完全中斷,大地震的災情甚至是透過救護車才得以傳達到北京。

歷經如此驚心動魄的浩劫,從小說、電影到電視劇,唐山大地震催生出無數賺人熱淚的文學、影視作品。

除了展開救災、重建工程外,1985 年,唐山市也建造了「唐山抗震紀念碑」,記載了地震的驚心動魄、後續救災行動以及重建家園的成果。

時隔 44 年後的餘震?

你覺得,有可能出現 40 年以後的餘震嗎?

有的,那就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唐山地區發生了表面波規模Ms 7.8的大地震,44年後,也就是2020年7月中旬,發生了一起規模5.1的餘震。

也許你會納悶:天哪!44年欸!怎麼可能出現這麼久的餘震?

這時候,我們就必須先來釐清一下「餘震」的定義啦!

所謂的餘震,其實就是由「主震」誘發的地震。

大地震40年後,還有可能出現餘震嗎?

時隔 44 年後的餘震?

怎麼判斷誰是餘震?

當較大的地震(主震)發生後,除了當地本來就會出現的背景地震之外,震源附近地區的地震活動通常會出現明顯增加。

關於這些多出來的、異於平常的地震,如果它們震源位置、破裂方式等特徵跟主震很類似,或是有緊密關係的話,就會被科學家視為是這個主震的餘震。

餘震會持續多久?

關於餘震的規模和時間,科學家會透過當地以前的地震數據,來得出屬於當地的經驗公式,在地震統計學上,科學家常用的經驗公式有以下兩個:

  1. 1.Omori’s law
  2. 2.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


前者包含了餘震數量、主震震後時間、餘震衰減速率;後者則描述了地震累積個數、地震規模的對數關係。
總結來說,要評估一個地震到底是不是餘震,科學家需要考量的大致包含:

  • 此地震的震源位置(包含震央和深度),跟主震有關係嗎?
  • 此地震的破裂方式,跟主震有關係嗎?
  • 這個時間發生這個餘震,合理嗎?
  • 如果這個地震的規模這麼大,有可能是餘震嗎?
  • 這個主震有這麼多餘震,合理嗎?
  •  

    唐山大地震符合這些原則嗎?

    根據密蘇里大學劉勉等人於2014發表的研究指出,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大致上符合地震統計學的估算,透過科學家目前蒐集到的數據顯示,唐山地區的餘震持續個幾十年都是很正常的。

    也就是說,唐山大地震發生44年後的餘震,對科學家而言,真的不意外!

    此次餘震由於中國當局已成功開發地震預警系統、民眾已有防震經驗和準備,再加上當地建築抗震等級的全面提升,因此未有人員傷亡的消息傳出。

    上一篇
    重新搞懂板塊這件事
    下一篇
    莫氏不連續面的發現者



    google
    facebo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