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莫氏不連續面的發現者 ::: 跳到主要內容
:::
點閱數 : 4704
line
facebook
google
莫氏不連續面的發現者

莫荷洛維奇:從 P 波、 S 波的「影分身之術」,找出地函存在的可能性!

莫荷洛維奇

莫荷洛維奇:從 P 波、 S 波的「影分身之術」,找出地函存在的可能性!

1909年10月,Pokuplje發生地震後,安德里亞.莫荷洛維奇(Andrija Mohorovičić)在距離震央39公里外的觀測站蒐集了該次地震的數據。

照理來說,地震儀只會蒐集到一組穿越地球內部的P波、S波,然而,莫荷洛維奇卻得到2組P波和S波—— P波、S波竟然使出「影分身之術」,變出另外一組跑得更快的分身!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莫荷洛維奇猜測,後面那一組比較晚到達的波,應該是直接由震源從淺層岩層傳到地震儀;而率先抵達地震儀的「分身」,應該是地震波經過更深的岩層再傳到地震儀的結果。

為什麼分身的速度比較快呢?

莫荷洛維奇認為,地震波偷跑的原因來自:地底淺層(地殼)、深層(地函)的組成物質不同,造成上下介質速度不同!

一般來說,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會隨著深度增加,但在某些深度處發生突然變化,這種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作不連續面。

就像是高中學過光的折射 一樣,由於淺層和深層的物質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當地震波經過淺層和深層的分層介面時 就會產生折射,其中折射到地函的地震波會跑得更快,最後傳到地震儀時,就出現了「加速偷跑的地震波分身」。

透過這個地震波分身,莫荷洛維奇不僅找到了「淺層和深層之間的不連續面」,也首度用地震波證實了「地球分層」的可能。

為了感念莫荷洛維奇的重大發現,後來學界也使用他的名字將這個介面命名為莫氏不連續面(Mohorovičić Discontinuity,簡稱 Moho面)。

上一篇
唐山大地震
下一篇
地牛翻身新指標—震度分級知多少



google
facebook
line